今天小编分享的综合百科:大暑的由来 ,大暑节气的由来,大暑节气的由来和风俗,大暑的由来,大暑的由来和风俗,欢迎阅读。
大暑节气的由来
①、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之时为“大暑”节气。
②、“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时期,也是喜温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
③、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一候是说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节气的由来和风俗
①、由来:大暑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而总结出来的节气规律。而大暑是从古人将炎热的天气分为大小两种,月初为小,月中为大,大暑比小暑更热,所以叫做大暑。
②、大暑节气风俗:送大暑船。在我国浙江沿海地区,有着大暑时节送“大暑船”的习俗,渔民们会在大暑前建造一艘三桅帆船,船上载满各种祭品,在街道上游行,意义是送暑保平安。晒伏姜。在我国山西以及河南等地,有着大暑晒伏姜的习俗,人们将生姜切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并蒙上纱布,放置在太阳下晾晒,并在充分融合后食用,有着驱寒的作用。喝伏茶。我国古时还有着大暑喝伏茶的习俗,伏茶是一种用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它有着清凉祛暑的作用,在民间非常流行。
大暑的由来
太阳到达黄经120°之时为大暑节气。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华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
人们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阵雨称之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过无车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晴天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大暑的由来和风俗
①、大暑的由来:《通纬·孝经援神契》中曾写道:“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
②、大暑节气的风俗:浙江沿海一带有大暑时“送大暑船”的风俗;莆田地区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称为过大暑。人们还会烧伏香、饮伏茶、晒伏姜;在一些乡村地区,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广东地区会在大暑时吃仙草,以此消暑;台湾地区则有吃凤梨的习俗;山东地区会在大暑时“喝暑羊”,即饮羊肉汤。
③、大暑的诗句
(1)《大暑》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2)《咏廿四气诗 大暑六月中》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菰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绛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3)《西江月 时在天长,正当大暑》九夏天长暑热,三秋山后清凉。一川禾黍正苍苍。了见西成有望。论甚天涯海角,尽他关外山荒。目前无事即仙乡。且恁随缘豁畅。
免责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包括且不仅限于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个人学习交流分享。如侵害到您的权利,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