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原文

更新:2023-03-16  分享:小雨

今天小编分享的综合百科:卖炭翁原文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原文翻译卖炭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卖炭翁原文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原文翻译卖炭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原文及翻译

卖炭翁原文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

1、《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此诗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

2、原文卖炭翁唐代:白居易。

3、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4、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5、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6、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7、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8、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9、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10、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11、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12、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红纱一作:红绡)

13、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14、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

15、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

16、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

17、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

18、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

19、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20、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21、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

22、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原文翻译卖炭翁

1、《卖炭翁》

唐代: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2、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原文及翻译

1、原文: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翻译文】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象墨,深秋天色灰濛濛的,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象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一下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象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象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里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他也不是仅仅因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而失眠、而大声疾呼,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动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